主角是王秀才的《抛妻弃子后我悔不当初》,是作者“王秀才”的作品,主要讲述了:...
我生于梁家庄,自幼家境贫寒。家中兄弟姐妹七个,我属第五,家中吃饭的嘴巴太多,
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讲究什么母慈子孝家族和睦?在我眼里,
这个家就像是背在我身上的牢笼,手足不够亲近,父母不够慈爱,
这个家非但无法成为我的助力,反而成为我的拖累。万幸的是,
自己还有几分读书科考的天赋,在旁人对着启蒙书抓耳挠腮时,
只是趴在窗边偷听的我就已经能磕磕绊绊背下来。我家中贫苦,原是没有读书的机会,
毕竟家中兄弟多,这都是一张张吞吃粮食的无底洞,未来还要娶妻生子,
哪有闲钱供我读书科考?饱腹都已经困难,更别说帮我提交学堂束脩。
先不说笔墨纸砚价格昂贵,就算是我学有所成,未来赶考赴会哪一个不要钱?
就算父母能狠得下心供,怕是已经在相看人家的大哥二哥也不会同意。
愤世嫉俗的火焰在我胸膛里滚滚燃烧,我恨苍天不公,怨命运不平,
难不成我这一辈子都要在地里刨食吃,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我不愿意,
也不甘心居于人之下,成为一个如父辈般的下等人,我一直在寻找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十一岁时,偶然救下一个村头王秀才那失足落水的女儿,
我过人的胆量和学识得到村头王秀才看中,进了他教导的学堂。凭借自己的勤勉聪慧,
我在十五岁时考中了童生。这一年,王秀才认可我的前途无量,
做主将他十八岁的独女嫁与我为妻。在一众乡野村妇的映衬下,
秀美温顺的王氏显得格外出挑。尤其是带着她归家时,她坐在五大三粗的嫂子们中间,
被周围的亲戚恭维称赞,垂下的脖颈就如同莹莹发光的白月。听着四周的嘈杂声,那一刻,
我的心好像是被风吹涨的船帆,鼓鼓囊囊,说不出的畅快。可抬头时看到周围破落的房屋,
那股子气一下子就卸了个干净。村子里人人都称赞我命好,
一个土里刨食的农家子竟然能得到王秀才的赏识,还得独女下嫁。未来凭借岳家的助力,
定也能成为个官老爷。到时候就是改换门楣的大喜事。可这些话就像是一颗颗锋利的石子,
打进我胸膛,在我胸口磋磨,日日夜夜折磨着我。明明我有大才华在身,
为何人人却只能看到那些腌臜外物?呵,这些乡野村民,可真是愚昧无知。这里,
无一人懂我。婚后,王氏还算是温顺贤惠。不过也是,就算她爹是秀才又如何?
长得不甚貌美,人也木讷无趣,还年长我三岁,若不是她爹对我有知遇之恩,
我又岂会娶她为妻。她懂事操劳,自是应当应分的。成婚后的第二年,
我拿着盘缠只身前往府州参加院试,府州的林举人原来是王秀才的同窗,拿着王秀才的信,
我住进了林府。想来这王秀才也不如何看重我,竟然让我住在别人家,
寄人篱下平白遭人嫌弃,堕了我文人风骨。虽然这林老爷人不常在家,眼光倒是不错,
府中下人待我礼遇有加,食宿上的安排也算合我心思。嗯,这人识趣,
倒是比那王秀才强上一些。想必也是从那王秀才口中得知我文采斐然,考前***罢了。
待我考中秀才,那报喜的礼乐登上这林府的大门,届时这份殊荣平白送他,
也算是对得起林家的一番安排。考完试,心头的石头放下,我在林府等待结果。期间,
林府二小姐频频出现在我周围,借机与我偶遇,两人相望时她又羞怯逃开。少女怀春欲羞走,
衣袂飘飘频回头。唉,我心中叹息,若是我尚未娶妻,倒是可以不辜负她的一番情意。
但若是拒绝她,怕是定会惹佳人伤心。万一因相思郁结伤了身子可怎么好?罢了罢了,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她执意,待我中了秀才,纳了她便罢。
也免得她相思成愁误了卿卿性命。林举人和王秀才是同窗好友,
想必林家千金也能与王氏和睦相处。有了两位岳家相助,
自己今后的***也能走得更加顺畅。考中的消息还没等到,
周管家带着几个小人踹开我的房门,粗鲁的将我从床上扯下来。我狼狈的从地上爬起,
看着粗鲁愚钝手拿棍棒的几个下人,伤忍怒火,呵责他们为何强闯我房门。
却没想到几个人不分青红皂白将我揍了一顿,还诬陷我偷窃林家小姐的贴身之物。
他们将我藏在怀里的手帕抢了去,还说要将我送官。天老爷,这分明是那林家小姐爱慕我,
亲手相赠啊!我哭嚷要见林举人,却被几人锁在屋里。周管家临关门竟胆将唾沫吐在我脸上,
恶意嘲讽我癞***想吃天鹅肉,让我别痴心妄想。我怀恨在心,发誓待日后发达,
定要血洗今日羞辱,将这些以下犯上的狗奴才全都杀了!五脏六腑都在痛,眼前阵阵发黑,
我蜷在床上,意识朦胧间听到外面的交谈声。原来是我中了秀才,虽然没有得头名,
但已经算是有了功名,林府不敢轻易对我如何。我再一次见到了林举人,
他当着我的面惩治了周管家,罚他三个月的月银。我心中不满,这惩罚太轻了,
他带人将我痛打一顿,还污蔑亵渎我和林小姐之间的情意,岂能是罚月银能抵消的?
怎么也得先打他五十大板,再卸去他打人的胳膊,剪去他乱说话的舌头,
将他丢出林府自生自灭,这才算稍稍能消我心头怒火。可我抬头见林举人面色不善,
似乎是想包庇那个周管事,我见此情景,暂且咬牙忍下,拿着林举人赔罪的五十两银子,
准备回梁家村。走出林府我越想越气,今日之事很有可能是那个林举人狗眼看人低,
不愿意将女儿赠予我,特意交代周管家棒打鸳鸯构陷于我。
以此来断绝林小姐和我之间的联系。我看着林府大门高挂的匾额,抓紧包袱里的五十两银子,
心中恨上了这道貌岸然的林举人一家。往后就算是他求着将女儿送给我,我都不要!
有他后悔的时候!我回了丈人家,这里青砖瓦房比梁家宽敞明亮许多,为了能够安心读书,
我这才答应王秀才住进来。才不是他们口中说的什么倒插门,凡夫俗子见识短浅,多么可笑。
我非池中之物,她王氏能嫁给我才是高攀,哪有秀才倒插门的道理?以后王氏生了孩子,
定然只能姓我梁家姓,岂有姓外人姓的道理?他王秀才也不过只是个秀才而已,
我未来可不止秀才。我将那五十银子藏好,这是未来科举考试的盘缠,
万万不可有任何差池才好。果然如同我所想,王家人听到我考中秀才的消息,
高兴的合不拢嘴,直呼祖宗保佑。呵,保佑也是我梁家祖宗的能耐,管他王家何事?
不过是考中秀才而已,我不耐烦见到他们那目光短浅的举动,独自回了屋。过了几个月,
王氏告诉我她有了我的孩子。我心里高兴却又瞧不上王氏的出身,
这样一个乡野村妇若不是走了大运,又怎么配生下我的孩子。这个孩子来的时机也不对,
眼下我刚刚考中秀才,正是作诗赴会结交人脉的好时候,王氏这时候怀上孩子,
王秀才定然会把精力和钱财多多投入到这孩子身上。或会影响了我的科考选举的***。
但我并没有说什么,还安抚王氏安心养胎。可惜王氏肚子不争气,没过半个月,
因为她的疏忽大意,孩子没保住流掉了。王氏躺在床上以泪洗面,
我并没有责怪她的疏忽大意。毕竟是头胎,坐不住也正常。没了王氏的打扰,
我天天在外邀请同窗,一起喝酒吟诗,结交了不少人脉。
但每当有同窗好友目光落在我洗的泛白的长袍,磨损破口的袖口时,
我就觉得他们定然是在心中嘲笑我的出身,恨不得将他们视线全部挖去。为了不让人老扁,
我只能更加卖力的掏付酒钱。恼恨那王秀才固执迂腐,不愿多给我些银子请客吃饭。
为了在同窗好友面前不失秀才老爷的脸面,我将王氏的嫁妆变卖了一部分。
这可都是未来官场上的人脉啊!岂是几两金银可比。反正夫妻同体,她的就是我的,
她定然也愿意支持自己的丈夫。为了让她安心养好身子,外面这些应酬琐事,
我都没有告诉她。到了乡试的日子,我和几个好友一起动身前往卓州县应试,
这边城镇更加繁华,可惜没有熟人,只能几个人挤在小旅店里。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考完乡试我直接瘦了几圈。小旅店的老板戚夫人早早没了丈夫,一个人撑起整个旅店的生意,
见我消瘦憔悴,还亲手为我做羹汤,派人送来说是预祝我中举。我喝着汤水,
心中嗤笑这妇人异想天开,我马上就是举人老爷,岂会看上一个样貌普通满身铜臭的寡妇?
乡试期间我还认识了一位同来赶考的好友——张秀才。他家境不如我,岁数也比我大许多,
见我小小年纪便能考上秀才,对我十分敬佩。面对这样有眼光的人,
我也乐得同他一道切磋学识。卓州县花销实在是大,没过几天我就将盘缠花了个一干二净,
没有办法再去赴诗会。只好跟着张秀才一道去静崡寺后山赏花。也罢也罢,
这吟诗赏花的风雅事,也合得上我文人秀才的身份。路上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我和张秀才看到一辆宽大华丽的马车,他遥遥指着说道,那是孙阁老家的独女,
听闻这次是来卓州县为外祖祝寿的。祝寿?那她外祖定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乔家。
孙阁老家的独女,又岂是王秀才家的独女可比的?几天后,张秀才醉酒,
在诗会上公然言语调戏孙家小姐,我当即捂住他的嘴巴,
并连作三首诗来称颂孙家小姐的美貌脱俗和品德高洁。
这三首诗也当即获得了诗会上下所有人的喝彩。张秀才酒醒之后懊悔不已,
想要登门向孙家小姐赔罪。可没等到乡试揭榜,他就因为酒后失足落水,溺毙过身了。
我看着他因泡水而肿胀苍白的脸,又惊又怕。但回房间四下无人时,也缓缓松了一口气,
这下,张兄再也不用为得罪孙家小姐一事担忧了。乡试揭榜,我果然中举。
原本还想再去寺庙后山转转,听闻那孙家小姐已经动身返回京城,想想便也作罢。
有了张秀才的慷慨解囊,回去的路费也凑够了。回到梁家村,
王氏惊喜的告诉我她已经怀有三四个月的身孕,又听闻我中举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