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边塞边境京城的叫做《皇帝夺我兵权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本的作者是边塞边倾心创作的一本豪门总裁类,内容主要讲述:...
第1节我叫林朔,扎根边塞二十年,一手培育出三十万精锐大军。这些年,
风沙磨砺了我的筋骨,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只是偶尔,会想念京城的家。这一天,
京城忽然来了使节。他身着明黄纹饰的官服,风尘仆仆,却难掩那份来自帝都的庄重。
他带着我父母妻儿的家信,还有皇帝的问候——劝我解甲归田。第2节当时我眼睛有点湿,
虽然失态,虽然不符我身为三十万大军统帅的身份。但那是源自于生理本能的喜极而泣。
能回家,能再见亲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激动的?使者说:“将军,皇上等着您回信呢。
”我抹了抹眼睛,笑道:“贵使,请上坐。来人,上茶——上最好的雪莲花茶。
”这雪莲花茶,是我托人好不容易从极寒之地采来,本想等打了大胜仗,与将士们同饮,
如今,先用来款待帝都来的贵人。第3节使者有些受宠若惊,道:“将军,您别这样。
”他大概没料到,传闻中威严冷峻的边塞统帅,会是这般热情的模样。我摆摆手,拉长声调,
道:“哎,贵使,贵使,还叫什么将军,叫我小林就好了。”在京城时,
邻里乡亲都这么叫我,听着亲切。或许使者在来的路上骑马太久,屁股疼,总是坐立不安的。
第4节“我每次打完仗的时候也这样。”我安慰着使者,“在马上颠簸久了,都习惯了。
等回了京城,坐轿子就舒坦了。”一想到能坐轿子,不用再在马背上忍受颠簸,
我心里更热乎了。使者愣了愣,随即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吩咐亲兵:“去,
把我那匹最好的骏马牵来,给贵使代步,能舒服些。”那匹马,是我从敌将手中夺来的宝马,
平日里宝贝得很,现在为了让使者舒服,送出去也心甘情愿。第5节使者连忙推辞:“将军,
使不得,使不得,这太贵重了。”“有什么使不得的。”我爽朗大笑,
“你是替陛下传旨的贵人,这点东西算什么。再说,等我回了京城,要马也没用了,
留着也是浪费。”一想到回京城后,能安安稳稳地生活,我就觉得浑身都轻松。
使者拗不过我,只好道谢收下。第6节我拆开家信,看着熟悉的字迹,
读着父母的叮嘱、妻子的牵挂、孩子的期盼,眼眶又一次湿润了。多久了,
多久没收到家里的消息了。“贵使,家里都好?”我忍不住问使者,语气里带着急切。
使者点头:“将军放心,家人都安好,陛下也很关心他们,赏赐了不少东西。
”第7节听到家人安好,还有陛下的赏赐,我心里更是暖烘烘的。陛下不仅让我回家,
还善待我的家人,这样的君主,怎能不让我感动?“陛下圣明!”我由衷地赞叹道,
随即又对使者说,“贵使,回信我马上写,保证让陛下满意。对了,贵使在边塞多待几日,
我带您看看我们边塞的风光,尝尝我们的特色烤肉。”第8节使者连忙道:“将军,
不敢多留,还需尽快回去复命。”我有些遗憾,但也能理解:“那好吧,等我收拾一下,
立刻跟你回京城。对了,我的亲兵,还有那些与我一同出来的旧部,也能跟着我一起回去吧?
”我想着,大家一起出生入死,如今我能回家,也希望能带着他们一起,
让他们也能过上安稳日子。第9节使者想了想,道:“将军,陛下的意思是,您先独自回京,
您的亲兵和旧部,陛下会另有安排。”我略一思索,点头道:“好,陛下的安排,
我自然听从。只要能让我回家,什么都好说。”能回家,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我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第10节我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回京的事宜。吩咐下去,
让将士们严守岗位,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不能出任何差错。又召集了几位心腹将领,
交代了边境的防务。“我走之后,你们要同心协力,守护好边境,莫要让敌人有机可乘。
”将领们虽然不舍,但也知道这是陛下的旨意,纷纷点头应下。第11节收拾行李时,
我只带了些简单的衣物和一些边塞的特产,准备带给家人和陛下。
看着自己住了二十年的营房,心里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回家的期待。“终于可以回去了。
”我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使者在一旁看着,眼神里似乎有些复杂,
但我没多想,只当他是在为我高兴。第12节出发那天,将士们列队为我送行。
他们眼神里满是不舍,还有些担忧。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
拍拍最前面将领的肩膀:“放心,陛下是明君,不会亏待大家的。我先走一步,
等以后有机会,再回来看你们。”将士们齐声喊道:“将军保重!
”我骑上使者带来的马匹(我把自己的宝马送他了),向京城方向而去。第13节一路上,
我心情愉悦,看着沿途的风景,都觉得格外美丽。使者偶尔会和我聊起京城的近况,
我听得十分认真,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了憧憬。“听说京城新开了不少好玩的地方?
”我好奇地问。使者笑着点头:“是啊,将军,等您回去了,慢慢逛。”第14节走了几日,
快到京城了。远远看到那熟悉的城墙,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二十年了,终于回来了。
“快到了,快到了。”我难掩激动地对使者说。使者也点头:“是啊,将军,马上就到了。
”第15节进了京城,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看着这繁华的景象,感慨万千。
“还是京城热闹啊。”我笑着对使者说。使者应和着:“是啊,将军,
您以后就能天天待在这热闹地方了。”第16节到了皇宫外,我整理了一下衣冠,
跟着使者进了宫。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二十年了,终于要面见陛下了。进了大殿,
看到端坐在龙椅上的陛下,我恭敬地行礼:“臣林朔,参见陛下。”陛下看着我,
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林爱卿,一路辛苦,快平身。”第17节我起身,看着陛下,
感激地说:“谢陛下。臣能回京,全赖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
”陛下点点头:“林爱卿镇守边塞二十年,劳苦功高。如今边境安稳,
也该让你回来享享清福了。”“陛下圣明!”我再次行礼,心中的感动又多了几分。
第18节陛下和我聊了聊边塞的情况,又问了问我的家人。我一一作答,
言语间充满了对陛下的感激。“林爱卿,你看,这是朕为你安排的府邸,就在京城西郊,
环境清幽,你看可还满意?”陛下让人拿来图纸给我看。我看着图纸,那府邸宽敞气派,
十分满意:“陛下安排的,自然是最好的,臣感激不尽。
”第19节陛下又赏赐了我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些,算是朕给你的一点补偿,
感谢你这些年的付出。”“陛下,臣为陛下效力,是分内之事,不敢要赏赐。”我连忙推辞。
陛下摆摆手:“拿着吧,这是朕的心意。”第20节从皇宫出来,我拿着陛下赏赐的东西,
心里乐开了花。有陛下如此厚待,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回到陛下安排的府邸,
家人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父母苍老的面容,妻子眼角的细纹,孩子长高的身影,
我再也忍不住,上前抱住他们,泪水夺眶而出。“爹,娘,夫人,孩子,我回来了!
”第21节家人也都激动地哭了。母亲拉着我的手,不停地抚摸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妻子眼眶红红地看着我:“你可算回来了,这些年,我们都很想你。
”孩子怯生生地叫了声:“爹。”我抱着孩子,心里满是愧疚和幸福。
第22节接下来的日子,我过着悠闲的生活。每天陪着家人,逛逛京城,和老朋友聚聚,
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偶尔,我会想起边塞的将士们,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但想到陛下会善待他们,我也就放心了。第23节一日,我去拜访一位老朋友,
他曾是朝中的大臣,如今也告老还乡了。“林朔啊,你能平安回来,真是太好了。
”老朋友拉着我的手,感慨道。“是啊,多亏了陛下圣明。”我笑着说。
第24节老朋友却叹了口气:“陛下是圣明,但也多疑啊。你手握三十万大军,
镇守边塞二十年,威望极高,陛下能让你回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愣了愣,
不太明白他的意思:“陛下对我很好啊,赏赐了我府邸,还有那么多金银珠宝,
怎么会多疑呢?”第25节老朋友看着我,欲言又止:“你啊,在边塞待久了,心思单纯。
陛下夺你兵权,让你解甲归田,看似是恩赐,实则是……”他没再说下去,
但我隐约明白了些什么。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很快又释然了:“不管陛下是怎么想的,
能让我回家,能和家人团聚,我就满足了。”第26节又过了几日,
我在街上遇到了以前的一个亲兵。他看到我,眼神复杂,欲言又止。“怎么了?
看你神色不太好。”我问道。亲兵犹豫了一下,低声说:“将军,
边境……边境最近不太安稳,有小股敌人侵扰,将士们都很想念您。
”第27节我心里一紧:“怎么会这样?我走的时候,边境不是很安稳吗?
”亲兵叹了口气:“将军走后,将领们指挥不畅,人心也有些涣散。敌人就是看准了这一点,
才敢来侵扰。”第28节我沉默了。原来,我离开后,边境竟然变成了这样。我有些自责,
如果我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如此嚣张。“将军,您回去跟陛下说说,让您回去吧,
将士们需要您。”亲兵恳求道。我看着他,摇了摇头:“陛下让我回来,我不能再回去了。
”第29节回到家,我心情沉重。一边是家人的团聚,一边是边塞的危机,我陷入了两难。
妻子看出了我的不对劲,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告诉了她。妻子想了想,说:“夫君,
边塞是你的根,将士们是你一手带出来的。陛下虽然夺了你的兵权,但如果边塞有难,
你不能不管啊。”第30节我看着妻子,又想了想边塞的将士们,心里有了决定。第二天,
我进宫求见陛下。“陛下,臣听闻边境有敌侵扰,将士们处境艰难,臣恳请陛下,让臣回去,
再为陛下镇守边塞几年,等边境彻底安稳了,臣再回来养老。”陛下看着我,沉默了许久,
最终点了点头:“林爱卿一片赤诚,朕准了。”我再次行礼,心中百感交集。或许,
我的归宿,终究还是在那片风沙弥漫的边塞。番外一重回边塞的前一夜,
妻子在灯下为我缝补旧盔甲。针线穿过布料的声响里,她忽然轻声问:“这次回去,
还会再被召回吗?”我握住她拿针的手,
指尖触到茧子——那是这几年为我缝补衣物磨出来的。“不好说,但只要边境安稳,
我就回来陪你。”我把她揽进怀里,鼻尖蹭到她发间的皂角香。孩子睡在旁边,
小手还攥着我从边塞带回来的小狼牙。她没再说话,只是把脸埋在我肩头。窗外月光正好,
我知道,这次回去,不仅是为了将士,更是为了守住能让这月光长久洒在家人身上的安稳。
番外二刚到边塞军营,将士们就围了上来。老亲兵赵虎红着眼眶,
把一个锈迹斑斑的酒葫芦塞给我:“将军,这是您当年留下的,我们每天都擦,就等您回来。
”葫芦上还刻着我当年的名字,字迹被磨得发亮。我拔开塞子,一股淡淡的酒香飘出来。
“走,去校场!”我扬声喊道。将士们立刻欢呼起来,簇拥着我往校场去。校场上,
三十万大军列阵整齐,盔甲反光如霜。我举起酒葫芦,将酒洒在地上:“这第一杯,
敬我们一起守过的每一寸土地!”欢呼声震得远处的旗帜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