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四苗!”

从嗓子眼儿憋出的呼唤声从后墙惊醒昏昏欲睡的何苗,这夹着嗓子也能惊出一院子鸡飞鹅叫的声音也只有何朵能发出。

“来啦来啦,你小声些。”

早上打猪草的时候何朵跟何苗约好等大人歇午觉的时候去幺娘山那边看看那颗毛桃熟没熟,这可不能让大齐和三文子知道,否则桃子就跟姐俩没啥关系啦。

蹑手蹑脚出房门,听听隔壁屋没动静,何苗踮起脚尖做贼样溜进灶房,从灶房那里的后门跑到后阳沟跟何朵儿接上头。

姐俩穿过何苗家房后的梧桐树林,顺便看看坡上那片野地瓜还能不能刨出点漏网之鱼。夏天可真好啊,好多能进嘴的小零嘴。这片野地瓜不仅在村里久负盛名,连山那边的黄家湾都知道,时不常有黄家湾的小孩儿来刨。因为这片野地瓜,年年夏天两个村的小孩儿都要打上几架。

野地瓜和预料中一样,早就被扒拉过好几遍,只剩下暗褐色硬邦邦的生地瓜,那种香喷喷浅红色的熟地瓜不知进了何家大堰还是黄家湾小孩儿的嘴。

毛桃树长在幺娘山靠近杨家沟那边,藏在一片杂树丛中,营养不良的只结了十几个小果子。当然,要是结的果多,也轮不着姐俩发现。这还是十几天前下一场太阳雨后,何朵找何苗上山寻斗鸡菇走到这儿发现的。

走了一刻多钟才走到毛桃树这里,黄荆花在高温下散发着谈不上香的闷味儿,熏得人直犯晕。拨开层层灌木,用木棍在前面开路,好容易来到桃树前。

细弱的桃树只一人多高,毛桃浑身青绿,只桃尖泛着点红。

“朵朵,咱俩先摘两个尝尝,好吃就全摘掉,不好吃就再留几天。”

何朵虽然大何苗一岁,但很听何苗的话,她娘说了,跟着聪明人做事,干的吃不到稀的也能喝饱。恰好何苗就是何朵眼里的聪明人,所以不说对何苗言听计从,也差不太多。

听到何苗的话,何朵立刻用带岔的木棍勾下一枝桃摘了最尖上的俩,分给何苗一个。

俩小姑娘在衣服上蹭蹭桃毛,不管干净不干净,直接下嘴啃。

何朵眉眼弯弯:“四苗,好吃啊!”

桃其实并不太熟,口感硬脆,但桃香馥郁,酸甜可口。实在是物资太过匮乏,村里小孩哪有什么零嘴儿,也就只能满山遍野找入口的食物。这桃,简直是神仙零嘴儿了。

三口两口干掉一个鸡蛋大的小桃子,何苗满足喟叹:“真甜啊!都摘都摘,再留下去这桃子真不知道姓何还是姓杨。”

这里已经紧挨杨家沟,杨家沟那几个半大小子野得没边,都敢半夜摸黑下稻田抓黄鳝,白天满山捉蛇烤。尤其自家四婶的亲弟弟,更是带着杨家沟半大小子遍山捉***掏鸟蛋,这桃子还能留到现在都是奇迹。

俩人把桃子摘干净,除去吃掉的两个,有十五个,都装进何苗随身的布包里。回程路上惊喜的发现一丛斗鸡菇,喜得姐妹二人合不拢嘴。缺油少盐的一日两餐,斗鸡菇的鲜香不比肉差,只需滴上两滴油上锅蒸几分钟,出锅洒几粒葱花,眉毛都能鲜掉。

十五个桃子分给何朵十个,自己拿五个,斗鸡菇也一人分一半。何朵的大哥何民山算得上姐妹二人保护神,俩姑娘再小一点的时候,何民山找到零嘴儿从没落下何苗,所以桃子也要分给何民山一份。

到家前姐妹二人还嘀嘀咕咕半天,才各自鬼鬼祟祟回家。何苗在房后的坡上往自家院子看去,娘余氏已经在阶沿整理碎布头,自己爹何建春在和黄泥,没看到其他人。

何苗还是从后阳沟穿过灶房进院子,笑嘻嘻小声喊娘,竖起食指抵住嘴唇无声的“嘘”。余氏眼睛一瞪正想开骂,看到何苗手里的斗鸡菇顿时闭嘴,快步接过斗鸡菇来到灶房清洗,一切都无声进行。

斗鸡菇刚洗上就听到隔壁院大呼小叫,大娘闵氏又在骂大齐和三文,搞得闵氏手还湿淋淋的就立刻把何苗耳朵捂上。无他,闵氏的骂言里涵盖各类器官和各种动作以及自家亲属。实在是打败何苗心里古代女人的刻板印象,说好的三从四德,说好的温柔体贴呢?不合理啊!

好半天后余氏才绕过何苗可怜的耳朵,隔壁院子貌似大伯吼了闵氏一句,闵氏才放弃污言秽语输出。

“刚刚三文子来找你,我没拦得住他就进你屋,看你不在就往后山跑了,你没遇见?”闵氏用南瓜叶***斗鸡菇根,洗这东西南瓜叶最好使。

“我跟朵朵从杨家沟那边回来的,没走泉眼那里。”

村里的男孩一到下午就喜欢去泉眼那里玩水,那股泉水冬暖夏凉,汪起一片浅浅的坑又流至村中堰塘。何苗的曾祖父就是看到这眼泉水流出蓄满一方堰塘,才选择这片地方定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开荒建房养育后代。

说起来几乎整个陵州人都是从东边的湖省迁徙而来,连年战乱,这片土地生灵涂炭,人烟稀少,良田荒芜。刚安定江山的圣人定下湖省填民政策,凡迁移过来定居的湖省丁口,免税赋十年。十年后摊丁入亩每亩水田税三十钱,旱地税十钱,山地免税,且永不加赋。

但***人历来不愿离故土,最终以抽丁的形式从湖省征丁过来开垦良田,一丁一妇为一户。据说曾祖父曾祖母是被绳索一路捆来的蜀中,为防止逃跑,只在如厕时才解开绳索,所以这边如厕称作“解手”。

***人就是生命力顽强,且热爱土地,曾祖母生了五子三女,且都养活,子又生子,到何苗这里***,何家大堰已是鸡鸣犬吠一小小村落,且都是曾祖父后代,全是近亲。村村都是如此,也才有了以姓氏命名的各村。

这些何苗都熟,无他,前世的爷爷一喝酒就开始讲古,讲自己老家何家大堰历史。老家祠堂拆除之前,爷爷还专门带何苗回去抄祠堂碑文,拍些照片,何苗在帮忙整理的过程中也对自己家族往昔略知一二。

所以,何苗穿成了自己祖宗!

也不完全是。在这个世界里,蜀中动荡,战乱瘟疫之后,辽东蛮子并没有夺得政权,而是被太祖打得连辽东老家都丢掉,往北逃窜到柏海儿湖,再翻不起风浪。所以,大概是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的后世可没有何苗本苗。

太祖也如何苗熟知的历史那般颁布湖广填蜀中政令,何苗曾祖同历史记载那样迁移到此,不同的地方大概是男人们都不留辫子?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

蜀中气候温润,田地一年四季皆可种植,地广人稀,***人的农耕基因让这片土地开始显现旺盛生命力,到处生机勃勃,四代人的开垦以及山地免税政策,让这里的山上都种满杂粮。

肚子是能吃饱,但再多也没有。何苗盯着余氏手里散发浓浓菌香的斗鸡菇咽口水。上回吃肉是端午节,在祖父家团聚,祖母杀了一只公鸡,鸡不大孩子又多,何苗只分到一块鸡肉半碗鸡汤,肠子都没润到。

曾祖父留下的家训:男儿成家后就分出单过,不许一大家子住一起徒惹口角。因为这个家训,何家男儿不愁娶妻,谁不愿自己小家轻手轻脚过日子呢?只要手脚勤快,日子总是欣欣向上的。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