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宋甜甜被三哥阮明远揽着肩膀,半推半就地跨进了阮家大门。

青石板铺就的庭院干净整洁,两侧花坛里种着时令花草,一架葡萄藤顺着竹廊攀爬,在初夏的阳光里投下斑驳的绿荫。正厅前摆着一口青瓷大鱼缸,几尾红鲤悠闲地游弋其中。

这哪里是农家小院?分明是精心打理的乡绅宅邸!

"怎么,看呆了?"阮明远笑嘻嘻地凑近,"是不是比你想的气派?"

宋甜甜张了张嘴,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她设想过无数种回家的场景——或许是低矮的茅屋,或许是简陋的土房,却唯独没想过会是这样的青砖黛瓦、庭院深深。

"明远,别闹小妹。"二哥阮景瑜轻拍弟弟的肩膀,转而温声对宋甜甜道:"爹娘在正屋等着,咱们先进去吧。"

大哥阮云辞依旧沉默,却已经提着她的行李走在了前面。

穿过前院,绕过影壁,阮甜甜这才发现,阮家竟是二进的小院落!

前院待客,中院住人,后院看样子是厨房和仓库。每进院子都有抄手游廊相连,雨天走起来也不会淋湿。中庭还栽着一棵年岁不小的桂花树,想必秋日里必定满院飘香。

"这是……我们家?"宋甜甜终于忍不住问出声。

阮明远噗嗤一笑:"怎么,嫌小?"

"不、不是……"她慌忙摇头,"我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农家也能住这样的屋子?"阮景瑜接过话头,眉眼含笑,"阮家祖上出过举人,虽然后来没再入仕,但在村里也算诗礼传家。这些年我们兄弟经营些山货买卖,日子还算过得去。"

宋甜甜耳根微热。她确实先入为主地以为农家必定清贫,却忘了乡下也有乡绅富户。

正说话间,正屋的门帘一挑,一对中年夫妇快步迎了出来。

"我的儿啊!"

妇人一把将宋甜甜搂进怀里。她身上带着淡淡的艾草香,怀抱温暖得让人想哭。这就是……她的亲生母亲?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站在一旁的男子声音哽咽。他穿着靛青色的棉布长衫,面容儒雅,眼角已有细纹,此刻正用袖子不住地拭泪。

宋甜甜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在丞相府十六年,丞相从未为她掉过一滴泪。

"先进屋,先进屋。"阮母拉着她的手不放,"娘给你蒸了桂花糕,是你三哥一大早摘的新鲜桂花。"

阮明远得意地插话:"我爬树摘的!"

"就你能耐。"阮父笑骂一句,转头对阮甜甜道:"你大哥一早就去村口等着了,你二哥特意收拾了西厢房,你三哥……"

"我炖了老母鸡汤!"阮明远迫不及待地邀功。

宋甜甜被簇拥着往屋里走,听着家人七嘴八舌的关心,忽然觉得,被送回来或许不是坏事。

晚膳比想象中丰盛得多。

八仙桌上摆着清蒸鲈鱼、腊肉炒笋、虾仁豆腐,还有阮明远吹嘘了一路的鸡汤。阮母不停地给宋甜甜夹菜,碗里的饭菜堆成了小山。

"尝尝这个,"二哥阮景瑜将一碟琥珀色的蜜饯推到她面前,"我用山上的野梅子腌的,京城肯定吃不到这个味道。"

大哥阮云辞默默盛了碗鸡汤放在她手边。

宋甜甜小口尝着,忽然发现一桌子人都在眼巴巴地看着她。

"好、好吃……"她小声道。

全家人顿时笑开了花。阮明远直接跳起来:"我就说我的鸡汤一绝!明天给你炖肘子!"

饭后,宋甜甜拉住大家说:我回家了,就改回姓阮了,以后就是阮甜甜了,爹,娘大哥,二哥,三哥好吗?”大伙激动的看向她,“好,好,好,”阮母眼含泪花说道。阮父借着酒劲痛哭:"那年你娘刚生下你后虚弱昏睡了...赵婆子说孩子没了...我不信...追到城里被她指使的打手..."他摸着当时的腿伤,"等我能下床...听说赵婆子已经不见人了...这案子就成了无头冤案..."

阮氏抹着泪翻出一个小包袱:

"这些年...我每年都给你做一件小衣裳...就盼着...万一老天开眼..."只见里面是十六件从婴儿到少女尺寸的粗布衣裳,针脚细密。

阮父拍着阮母的手:“回来了,回来了咱的闺女回家了”

深夜二哥阮景瑜带她去看收拾好的闺房。

西厢房宽敞明亮,临窗摆着梳妆台,床上挂着淡青色的纱帐,书桌上还备好了笔墨纸砚。最让她惊讶的是,衣柜里已经整整齐齐地挂了几套新衣裳。

"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花色,"阮景瑜有些不好意思,"就按京城时兴的样式准备了几套。"

阮甜甜抚过衣料,是上好的棉布,虽不如丝绸华贵,却柔软亲肤。她忽然注意到,每件衣裳的袖口都绣着一朵小小的桂花。

"这是……"

"娘绣的。"阮景瑜温声道,"从收到你要回来的消息起,她就日夜赶制,说怕你穿不惯粗布衣裳。"

阮甜甜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次日清晨,阮甜甜是被窗外的笑闹声吵醒的。

她推开窗,看见阮明远正在院子里追着一只芦花鸡跑,鸡毛满天飞。阮父在一旁修剪花枝,阮母坐在葡萄架下纺线,而阮云辞……

阮云辞站在梯子上,正往她窗前的屋檐下挂一串风铃。

晨光里,风铃叮咚作响。

阮甜甜忽然觉得,这里是她真正的家。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